手太陽小腸經

手太陽小腸經:從小指外側末端開始(少澤),沿手掌尺側(前谷、後溪),上向腕部(腕骨、陽谷),出尺骨小頭部(養老),直上沿尺骨下邊(支正),出于肘內側當肱骨內上髁和尺骨鷹嘴之間(小海),向上沿上臂外後側,出肩關節部(肩貞、臑俞),繞肩胛(天宗、秉風、曲垣),交會肩上(肩外俞、肩中俞;會附分、大杼、大椎),進入缺盆(鎖骨上窩),絡于心,沿食管,通過膈肌,到胃(會上脘、中脘),屬於小腸。
經絡循行方向:從手走頭。
穴位:共19個,少澤,前谷,後溪,腕骨,陽谷,養老,支正,小海,肩貞,臑俞,天宗,秉風,曲垣,肩外俞,肩中俞,天窗,天容,顴髎,聽宮。
穴位歌訣:手太陽經小腸穴,少澤先行小指末,前谷後溪腕骨間,陽穀須同養老列,支正小海上肩貞,臑俞天宗秉風合,曲垣肩外復肩中,天窗循次上天容,此經穴數一十九,還有顴髎入聽宮。
十二經絡

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,是人體聯絡、運輸和傳導的系統。
十二經脈是手三陰經(肺、心包、心)、手三陽經(大腸、三焦、小腸)、足三陽經(胃、膽、膀胱)、足三陰經(脾、肝、腎)的總稱。
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,故又稱為正經。
十二經脈在體表左右對稱,分布於頭面、軀幹和四肢。
與五臟對應的經脈為陰經,分布於四肢內側和胸腹;與六腑對應的經脈稱為陽經,分布於四肢外側和頭面、軀幹。
在四肢,陽經的位置為陽明在前,少陽在中,太陽在後,陰經的位置為太陰在前,厥陰在中,少陰在後(特例是足三陰經在足內踝上8寸以下為厥陰在前,太陰在中)。
內科、婦科、兒科、傷科、針灸科
中國的醫學師法天地,講究內外調和,順應自然:一如仁心醫療體系之所以以仁心為名,即是感念天地有情,令萬物生生不息,仁心聯醫立願以醫術濟世,創造更完善、親切的醫療服務與文化,以滿足大眾對於醫療、健康與養身的需求。
今天是農曆壬寅年六月初五
2022 年 07 月 03 日
仁心聯醫服務內容
特色醫療
主治項目
收費標準
安心公告
常見問題
分院資訊
院所介紹
門診時間
預約掛號
看診進度
交通資訊
醫師資訊
醫師陣容
案例分享
諮詢醫師
最新消息
分院活動快訊
活動消息
線上活動
養生保健
十二經絡
新型冠狀病毒(COVID-19)
仁心食堂
五季養生
二十四節氣
百草學堂
仁醫師聊健康
仁心聯醫
教育培訓
人才招募
仁心聯醫社群平台
美仁心
0800-013-513 仁醫生-我醫生
周一至周六 8:30am-9:30pm
LINE 聯絡我們
官方 LINE
臉書私訊我們
Facebook Messenger
網頁傳訊給我們
歡迎任何建議、意見、批評
[email protected]
客戶服務信箱
www.zenheart.com.tw
官方網站